涉嫌違反歐共體條約 歐盟制藥業面臨反壟斷調查 |
【來源:桂西制藥】【作者:admin】【發布時間:2010-11-2】 |
歐盟委員會1月16日宣布啟動對歐盟制藥行業的反壟斷“行業調查”,以找出近年歐盟藥品市場發展失常的真正原因。作為歐委會在打擊不正當競爭領域的最新舉措,此次針對制藥行業的總體調查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歐盟反壟斷政策的關注。
啟動反壟斷“行業調查”
歐委會當天發表的新聞公報指出,已有種種跡象顯示,近年來歐盟藥品市場的競爭格局出現明顯的反常趨勢,主要表現為投放市場的專利型新藥種類較以往大幅減少。統計表明,1995年至1999年間,歐盟平均每年有40種新藥上市,而2000年至2004年間僅有28種,非專利型仿制藥品的上市也時常出現滯后現象。歐委會的“行業調查”正是要弄清導致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
“行業調查”是歐盟反壟斷調查的形式之一。它不同于反卡特爾或反托拉斯調查,后者是在已經掌握了特定企業結盟壟斷某行業的證據后針對具體對象進行的,而“行業調查”只是根據某個行業的整體不正,F象而對整個行業展開的。但在調查過程中一旦發現有特定企業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歐委會有權對其啟動進一步調查。歐委會介紹說,此次“行業調查”將分兩方面,一是根據《歐共體條約》第81款有關禁止“限制性經營辦法”的規定,查明是否有某些制藥企業私下達成旨在限制競爭的藥品專利交易協定;二是根據《歐共體條約》第82款有關禁止“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的規定,查明是否有制藥企業通過濫用專利權和蓄意挑起法律糾紛等有利于己方的手段阻止同行企業正當參與市場競爭。
突擊搜查“先下手為強”
制藥是繼電信、能源、金融服務等領域之后又一個面臨歐盟“行業調查”的行業。值得一提的是,歐委會此次宣布啟動“行業調查”之前已對多家主要制藥企業進行了未經通知的突擊搜查,這也是歐委會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突擊搜查方式開始的“行業調查”。這主要是由調查對象的行業性質決定的。由于制藥行業較其他行業更多地涉及專利使用問題,為防止某些企業以保護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提供有關信息甚至事先隱藏或銷毀重要資料,歐委會決定“先下手為強”,以及時獲得必要的第一手材料,為今后的全面調查提供依據。
歐盟負責競爭事務的委員內莉·克勒斯女士當天指出,歐洲人每年購買藥品的支出高達2000億歐元,人均400歐元。新藥的缺失影響了醫療質量,而仿制藥的不足則使某些疾病的治療成本居高不下。保證制藥行業的合理競爭不僅直接關乎歐盟百姓的生命健康,而且有利于促進歐盟這個重要經濟部門的良性發展。她表示,歐委會計劃在今年秋天就此次調查提出中期報告,爭取明年春天出臺最終報告。之后,歐委會將根據報告結論對所涉及的每一起個案分別作出處理決定。
打擊壟斷沒商量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發展,歐盟近年來在促進市場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的力度正日漸加大,重拳打擊壟斷行為已成為其一個顯著特征。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嚴厲的反壟斷機構,特別是來自荷蘭的內莉·克勒斯2004年出任歐盟委員會競爭事務委員后,歐委會受理的反壟斷投訴和開出的反壟斷罰款數額連年刷新記錄。2005年歐委會針對壟斷企業的罰款總額為6.8億歐元,2006年就達到18.5億歐元,去年更是大幅躍升至33億歐元之巨。其中,歐委會去年2月對5家結成卡特爾的大型電梯公司開出了近10億歐元的迄今最大一筆天價罰單。從維生素到啤酒,從拉鏈到平板玻璃,從錄像帶到芯片……各行各業,任何產品,無不在歐盟反壟斷視野之內,落馬被罰的企業更是不乏索尼、喜力、蒂森克虜伯、英特爾、微軟這樣的行業巨頭。最具震撼力的個案當屬歐盟委員會與美國軟件業大鱷微軟公司之間的馬拉松式反壟斷官司。歐洲初審法院去年9月的終裁剛剛以微軟認罰的結果使雙方長達9年的紛爭告一段落。
歐盟反壟斷政策之嚴厲,與其國家聯盟的性質密不可分。要推動內部統一市場的形成,歐盟必須有效消除各成員國之間經濟交往的障礙,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這就要求歐盟及時懲處那些采取非法手段壟斷或操縱市場的行業和企業,確保歐盟消費者自由選擇質量和價格都相對合理的商品和服務。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歐委會的反壟斷行動也是如此。以往的大量實踐已經證明,無論是反壟斷投訴的立案率,還是對涉案對象的處罰率,歐委會都是贏多輸少,這不僅得益于歐盟嚴格有序的反壟斷程序,更取決于歐盟鐵面無情的反壟斷決心?梢哉f,只要證據確鑿,任何被調查企業都不會逃脫處罰。其結果就是,企業糾正違規行為,相關市場得到規范,廣大消費者切實受益。 |
【返回頂部】【關閉】【打印】 |